江南·体育宁夏:科技立法护航创新发展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4-08-10

  江南·体育宁夏:科技立法护航创新发展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总在宁夏考察时指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

  科技创新,法治是保障。宁夏及其会深入贯彻落实习总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围绕自治区党委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立法为引领,加快科技创新法治建设,形成了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为基础,《技术市场促进条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科学技术普及条例》《专利保护条例》相配套的一系列地方性法规,为奋力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法治保障。近年来,全区创新生态不断优化,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科技型企业成倍增长,创新氛围日趋浓厚,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宁夏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排名由全国第22位提升至第18位,进入全国第二创新梯队。科技部将宁夏科技创新实践凝练为“宁夏现象”“宁夏模式”,并批复宁夏建设全国第一个“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

  2022年,宁夏农林科学院赋权转化新品种、新技术76项,合同总金额790.35万元,是历年最高额的1.5倍。而在早些时候,该院科技成果转让每年不足100万元。

  宁夏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为1842.7万元,是之前的近10倍。单项成果最高转让额更是达到了1100万元,实现该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单笔交易签约金额“千万级”突破。

  让它们实现华丽转身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新修订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首次明确将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全部下放给科技成果完成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全部留归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明确高等院校、研究开发机构等单位可通过协议定价、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确定科技成果价格,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可以规定或者与科技人员约定奖励和报酬的方式、数额和时限。

  “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中的80%以上可用于奖励对完成、转化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员,这一比例在全国是最高的,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宁夏农林科学院院长刘常青表示。

  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自治区科技立法不断加强,为科技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目前,全区共有5部科技领域地方性法规。

  1996年,自治区会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于2023年第二次修订,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结合我区实际,专设“区域科技创新与开放合作”一章,依法强化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法规的不断修订和完善,带来的是实践的不断升华和制度的变革创新,创新创造活力的激发。

  “特别是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施行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把科技进步作为引领发展的重要支撑,着力强化科技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的统筹协调。”宁夏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郭秉晨指出。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将创新驱动列为“五大战略”之首,围绕破解科技创新基础薄弱、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先后出台“创新驱动30条”、《关于实施科技强区行动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实施意见》等100多项政策文件,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制度保障。

  按照总指引的方向,建立“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机制,争取获批建设全国首个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组建自治区实验室……宁夏在重点产业、生态保护、人口健康等领域撑起法治“大伞”,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培育一批单项冠军。

  沉睡亿万年之久的煤炭,除了烧,还能怎么用?把它做成油品,或许是实现价值裂变升级的“天花板”。

  我国是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JN SPORTS,过高的对外依存度让能源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公司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团队,在宁夏全方位支持下,与国内29家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各类人才齐心合作,展开了37项重大装备国产化攻关之路。

  最终,他们在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基地,生产出合格油品,国产化率高达98.5%。从2021年起,油化品产量连续3年超400万吨。项目更是首次为宁夏摘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团队也荣膺“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荣誉,成为宁夏科技创新成果杰出的“课代表”。

  久久为功,必有所成。在法治轨道上有序发展的宁夏科技创新事业,就像这戈壁滩上“点煤成油”的故事,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

  ——科技创新水平持续提升。2022年,全区R&D经费投入达到79.38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17年的1.22%增长到1.57%,年均增幅居西部前列。全区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快速提升,2022年首次突破60%,达到61.4%,排名提升至全国第18位、西部第4位、西北第2位,进入全国第二创新梯队。

  ——科技创新主体快速增长。全区带动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4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排名全国第8位、西北省区第1位。科技型企业突破178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9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45家,均实现三位数的较快增长。

  ——科技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实现技术大市场全覆盖,建成全区首家县级技术市场。全年登记自治区科技成果1249项、技术合同4149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0.5亿元,分别比2022年增长了55.7%、15.4%、17.9%,带动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指数达到99.41分,排名全国第2位。

  ——科学普及水平连续提升。全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7.72%,居全国第23位,西北地区第2位,近十年年均提高0.6%。2018年以来,全区获得授权专利从5552件增长到10363件,年均增长16.88%,其中发明专利从598件增长到1522件,年均增长26.31%。

  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东西部科技合作,科技立法让宁夏创新全链条焕发出无限神采,有效促进了全社会科技进步。

  创新力量厚植、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协同联动、创新生态涵养。随着这套“组合拳”的布局实施,全区科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工业一马当先。研制出年产2000万吨世界最大智能综采输送装备;新能源汽车配套车规级功率电感与变压器实现进口替代;中国标准动车组铝合金枕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中俄输气管线特种阀门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农业当仁不让。培育出遗传性能国内领先的奶牛种公牛“宁京1号”;宁夏大学参与首次发现的作物主效耐碱基因入选2023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宁夏农林科学院完成枸杞全基因组测序并在《自然》杂志子刊发表。

  社发后来居上。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清醒状态下精准脑肿瘤切除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防治糖尿病药物羟苯磺酸钙实现宁夏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零”的突破。

  “由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相对落后,科技创新基础薄、能力弱、人才缺、投入少等问题,仍难以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郭秉晨坦言。

  业内建议,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针对当前宁夏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企业家创新意识不强、科技领军型企业不多等突出问题,首要的是强化企业创新法治保障。重点对国有企业在完善创新制度、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人员活力、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应该完善支持企业创新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形成正向引导企业创新与反向倒逼企业创新相协同的良性发展机制。”自治区某国有企业负责人反映。业内人士认为强化创新投入法治保障,重点要在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上下功夫,构建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体系,引导全社会支持科技创新活动、投资科技型企业、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科技创新在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面临的科技安全问题同样需要重视。此时还需要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产业领域进行前瞻性探索,对潜在科技安全风险因素提前识别、持续追踪、积极研究,为相关新兴科技领域的安全立法做好准备。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行进中的宁夏科技立法工作,披荆斩棘,春风化雨,将让创新参与者分享更多法治红利。